中国最美的乡村是婺源,婺源最靓的风景在江湾。一个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,风景如画,名人辈出,山水交融,文风鼎盛,堪称赣鄱大地上颗璨灿的明珠。细读江湾,仿佛又能触摸到了中华文明史的脉搏。
声声鸡啼,走过唐宋,掠过明清,像铧犁扒开了沉睡千年的地皮。后龙山的背脊驮起我起伏的思绪,引我走进这历史的殿堂里。
北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,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,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,长居江湾。这里山水环绕、风光旖旎、文风鼎盛、群贤辈出,自宋至清孕育状元、进士与仕宦38人;传世著作92部,其中15部161卷进入《四库全书》,是当之无愧的“书乡”代表。
村中既有保存尚好的御史府,中宪第等明清官邸,又有滕家老屋、三省堂、敦崇堂、培心堂等徽派商宅,其中“仙人桥”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,“北斗七星井”体现了”天、地、人合一”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,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“S”形,像一条坚韧的腰带,扎在起伏的山丘上;像一条柔情的纱巾,系在云雾飘忽的田野上。绕过绵绵山峰,走过沟沟坎坎,缝合南北田野,养育着一方人民。两岸草木争荣、棉麻摇风、茶山迭翠、稻浪滚滚……一江灵气孕育了道道风景。
遥想当年,车水马龙的喧嚣托起过古镇的繁荣,南来北往的徽商编织过多少驿道的风景?那每一块墙砖,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;那每一寸土地都写着一份旷世的履历。把祖先的光荣烙在后龙山脊,把历史的苦难消融在梨园河的清流里。
一支秃笔写不尽村庄的变迁沧桑,几句颂词描不出孕育子孙的产床。还是将炽热的感情反复蒸煮,把那酸甜苦辣的岁月装进我们的史书。触摸历史的厚重,摇醒千年的记忆,而今,江湾的人们已经走上崛起的富强之路。 |
|